Hello 各位好,我是小豪。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内心纠结、犹豫了一会,感觉今年没啥好写的,在想要不要写呢?
最后还是决定写啦,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的理解,写总结并不是为了找各种数据来证明自己过得不错,而纯粹只是想在年底做个记录📝,方便以后回过头来稍微有点东西可查,仅此而已。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不妨现在就拿起笔,或者操起键盘⌨️,开始回顾一下你的 2022 吧。
今年开年不利,糟糕的 1 月,我是在不踏实、无助、无奈、彷徨中度过的。
工作做得不踏实,没有有效的产出,很无力,也很讨厌每天早上的「站会」,与其说是站会,不如说是鞭尸大会,最终我还是失去了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
失业后最开始不敢和家里人说,诚实说出来之后,心里一块石头落下了,但又有了新的烦恼:
虽然工作 3 年多了,但我还没怎么给过家里人钱,逢年过节又遇上失业,这个年过得真不是滋味。
和大家不同,我感觉我今年只有 11 个月,少了的那一个月,因为住的城中村有好多确诊的,整个村子被封,被迫居家,有点像是在坐牢。
封控时间:2 月 22 日 - 3 月 30 日(在 3 月的最后 1 天终于解封了)
具体可见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解封以后,被偷走的一个月
封控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在事后看来,我也是足够幸运,那就是我在 2 月 17 日(周四)入职了现在的公司,上了 3 天班之后,就开始被封控在家,开启了长达 20 多天的远程办公。
事后想起来,如果我当初还在纠结要不要再看看别的机会,没有选择入职现在的公司,被封控的那一个月,我会不会过得更难受,会不会在煎熬里度过呢?会不会一整年下来过得比现在还差呢?
我不知道,过去的事情也无法假设,我只能说,这是今年最幸运的一件事。
过年回家的时候,除了发愁年后要找什么工作,还有一件让我吃饭都不得安宁的事,那就是牙疼——喝水牙疼、吃肉牙疼,原本桌上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因为牙疼都索然无味了,那种感受,牙疼过的朋友都懂。
刚从老家回到深圳的那天下午,牙疼又开始发作了,不过这次是疼到脑壳都痛,脑袋像是要炸开一样,最后吃了一颗布洛芬才有所缓解。
真应了那句,「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
后来去了医院,医生说疼的牙都烂到牙根了,得做根管治疗,每周末要去一次医院,中间因为封控,导致整个疗程特别漫长。
我特地在滴答清单中记录了根管治疗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历经 86 天,我提前带上了假牙(冠)。
整个疗程下来,包括最后戴上的牙冠,花了大几千块钱吧……肉疼,治疗牙齿真的是花钱如流水,一口好牙真的是一座金矿。
劝各位还有一口好牙的时候,注意多保养牙齿,比如:
来了深圳一年多之后,越发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一些不同,比如,身边或者网上的人,没说几句话,好像都离不开「搞钱」这两个字,搞钱即正义,以搞钱为荣。
在简单对比了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每月的支出,至少是 1000 的差额之后,对「努力搞钱、保住份工」这句话开始有了体会。
从 2 月份换了工作之后,今年整体上比毕业以来的过去 3 年都要忙,晚上 10 点下班是常态,这种节奏恍惚之间又给了我一种回到高三下夜自习的错觉,那时候也是在教室待到 10 点才回宿舍。
工作日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比较欣慰的地方在于,周末至少是双休的,多少能消除工作一周下来的疲惫。
工作上更加忙碌,留给自己学习、写东西,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就变少了,这方面有客观因素,当然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自律(懒癌发作)、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
稍微有一点空闲时间,要么想玩游戏,要么想看视频放松,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克服它们的诱惑……
上周阳了之后,在家休息的时候,点开了 iPhone 上好久没打开的「健康」App,最初是想瞟一眼自己的心率数据,发烧的时候心率不是会加快嘛?
同时还点开了去年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数据——最大摄氧量,从这一整年的数据趋势可以看出,年初的最大摄氧量已是巅峰,往后就是走下坡路了。
关于「有氧适能」的介绍,可以查看一段来自 Apple 官网的内容:
有氧适能测量的是你的最大摄氧量,也就是你的身体在锻炼时能够消耗的最大氧气量。你的有氧适能水平是你整体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你长期健康情况的预测指标。Apple Watch 可通过测量你在户外步行、跑步或徒步旅行期间的心脏工作强度来提供有氧适能估算值。
如果你使用“体能训练”App 开始进行户外步行、跑步或徒步旅行,Apple Watch 也可以估算你的最大摄氧量。Apple Watch 支持 14-65 毫升/千克/分钟的最大摄氧量范围,这个范围经验证适用于年满 20 周岁的用户。
最大摄氧量指标变低,也和今年运动次数变少有关,之前做的一个记录跑步数据的网站,显示我今年只跑了 70 次(严格来说应该只有 69 次),对比年初计划的 200 次运动打卡,远远不及预期……
看了今年惨淡的运动次数、逐渐变差的身体,明年立个小 flag:多多运动,学会游泳🏊
今年 8 月份的时候,趁着教育优惠、还有一个同学还在上大学,找他帮了一下忙,从苹果官网买了一台 2021 款的 Macbook Pro。
至此,我算是勉强集齐了苹果家的「旧三件」和「新三件」——
买 Macbook Pro,主要有 2 个考虑,一个是想体验一下被很多人称赞过的 M1 系列芯片,另外一个则是考虑到有时想带电脑出门,不想因为 iMac 只能在家使用而被迫呆在家里。
我对苹果 M1 系列芯片最大的预期是,能在电脑上使用移动端的 App,减少打开手机的次数,但就我使用过的几个 App 来说,体验其实不如预期,反而有点失望:
不知道同样用着 M1 系列芯片 Macbook 的朋友,你们的感觉如何呢?欢迎在底部的评论区留言。
最后,还是要写一下以前没怎么提起的年龄焦虑或者说同龄人焦虑。
这东西说起来也怪,你不去关注它的话,它好像并不存在,但当你有时在朋友圈看到,某某人结婚了,某某人生小孩了,某某人的孩子会打酱油了,这东西又突然跑出来了。
有时会在想,咋别人结婚、生孩子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我是在入场的时候选错了模式吗?咋都这么 hard?
原本 TA 们和我是同龄人,但现在我们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关注点也全然不同,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就连维系关系慢慢也变得没什么必要。
有时我也会胡思乱想,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能请到多少个人来呢?不会凑不齐一桌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想分享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对你也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击下方的点赞、在看和分享按钮,你的小小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我们下次再见。
]]>Hello 各位好。
之前一篇文章介绍过一款剪藏工具 Cubox,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公众号文章或网页内容,但这款工具有个不足的地方:收藏超过 200 篇内容,就需要开通会员。
除了充钱,Cubox 还有一个不太令我满意的地方,它与我正在使用的 Notion 是两个独立的软件,收藏与记录的东西不能放在同个软件,搜索东西比较麻烦。
基于此,我找到了 2 个可以将网页内容保存到 Notion 的工具,让收藏的内容也能汇总到 Notion,方便后续的检索。
Notion Pro Clipper,是一个第三方的 Notion 剪藏插件,比 Notion 官方的剪藏插件好用太多。
插件支持 Chrome 和火狐浏览器,安装插件并授权账号后,点击右上角的插件按钮,弹出的面板如下。
它支持 4 种剪藏方式:网页链接、整个页面、选中的区域以及截图,其中截图还细分为 3 种——区域截图、可视区域和整个页面。
将内容保存到 Notion 后,最好在 Notion 中预览一下剪藏后的内容,因为可能会出现部分图片丢失的情况。
这里着重说一下,使用插件保存公众号文章,如果想将原文保存到 Notion,需要选择 Section。
如果你选 Full page,它还是会和 Notion 官方的剪藏插件一样,把文章链接而非原文保存到 Notion,后续公众号原文被删除,即便保存了链接也是徒劳。
Notion Pro Clipper 官网:
https://notionproclipper.com/
除了前面的插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可供选择的插件——简悦。
安装插件后,回到想剪藏到 Notion 的页面,右击鼠标,选择「简悦 >> 阅读模式」。
进入阅读模式后,点击右下方的「…」按钮,切换到「动作」面板,往下滑动面板,可以看到:
简悦支持将网页内容保存到多个平台或软件,这里我们选择「保存到 Notion」即可。
不更改简悦默认设置的情况下,它会将网页内容保存到 Notion 左侧栏最上方的页面。
如果你想更改保存的位置,可以打开简悦的设置页面,切换到「服务」选项卡,找到刚刚授权的 Notion,将默认页面更改为其他 Notion 页面。
简悦官网:
http://ksria.com/simpread/
相比前面介绍的 Notion Pro Clipper,简悦插件的功能更为强大。
简悦插件还支持将 Notion 中存放的内容导出为 Markdown 文件,解决 Notion 自带导出功能图片丢失的问题,详细操作可参考之前发布的一篇文章: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一点帮助。
]]>
对新城市,需要重新适应。
对旧城市广州,有点不舍,毕竟包含上大学的时间,来广州有 7 年了。
昨天下午在微信听书上随便录了一点东西:
]]>
原本只要将想下载的微博视频链接🔗粘贴到下方的输入框,就可以很方便地下载视频。
但我前两天想用它来下载视频,意外地发现这个工具已经失效了。
失效的原因,我猜测是微博推出了微博视频号之后,故意将视频的原始链接隐藏起来了,每次点击不同微博动态末尾的视频链接,不管是什么视频,都会跳转到下图的页面。
故意将原始链接隐藏起来,这大概率也是为了阻挡搬运党来搬运微博的视频内容,这对内容平台来说似乎无法厚非。
但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现在不少内容都会悄无声息地消失,还有一些内容是只有在微博上首发的,可以找到最高清、没有叠加那么多水印的版本,我有时还是会选择下载下来。
因此,这里介绍一个我发现的可用来下载视频的方法,这个方法暂时仅限 Mac 电脑使用:
先在电脑上安装第三方微博客户端 Maipo,软件免费,可从 Mac App Store 下载。
这个第三方客户端是一位就职于微博的工程师 @Naituw 开发的个人项目,因此在这个软件上登录自己的微博账号,应该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登录账号之后,下载视频的方法也非常简单,鼠标移动到想下载的视频上方,长按左键将视频拖拽到电脑桌面或文件夹📂中,就可以将视频保存到本地了。
其实除了这个方法,我之前还尝试过用 Mac 上的一款知名下载工具——Downie,不过遗憾的是,也是因为 Downie 无法获取到视频的原始链接,导致下载失败。
如果你在手机上使用一些第三方的微博 App,可以自行查看一下,App 内是否提供了将视频保存到本地的功能,因为我没有使用第三方的 App,这里就无法提供相关信息了,见谅。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
如果对你也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击下方的点赞、在看和分享按钮,你的小小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我们下次再见。
]]>夸克浏览器,这里不说夸克的缺点,只说我刚发现夸克的一个功能——夸克网盘。
一个浏览器也推出了网盘功能,只能说现在的工具类产品变现太困难了。
一个免费的浏览器,除了加入更多的广告,现在还试图通过网盘的会员费来增加收入。
免费用户有 10GB 的存储空间,但如果你想扩容的话,可以开通一个 3TB 的普通会员,价格为 5 元/月,如果你是学生的话,低至 1 元/月,一整年下来年度会员为 12 元,可以说是非常便宜了。
但最终决定是否要使用夸克网盘,我觉得不应该只看价格,更应该注重网盘长期的稳定性,当收费用户数量太少、不足以分摊网盘服务的投入时,这种网盘服务大概走不了多远,何况还有免费、更大容量的「阿里云盘」等着你。
Poet.so 是一个网页版的图片分享工具,它可以图片的形式分享你发布过的 Twitter 动态,效果如下图所示,样式非常好看。它会保留你的推特头像、ID、动态发布时间、回复数、转发数和点赞数。
下图是 Poet.so 的官网,下方的工具栏可更改分享图的背景、深色/浅色模式、是否显示回复数、更改卡片的尺寸。
Poet.so 官网:
https://poet.so/
这个产品是 Twitter 上的网友 @Larry 推荐的,他既是一名开发者,也是一名设计师,除了推荐自己做的产品,还会经常分享许多设计相关的资源,感兴趣的可以去推特或者即刻上关注他。
稍微提一嘴,现在很多社交产品的内容都没法看,目前高质量的社交内容平台,我觉得只剩下即刻和 Twitter 了,Telegram 可能也有,但太花时间了,一不小心就沉迷于看别人的聊天记录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安卓设备,想实现类似上面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内容的目的,可以考虑使用下面这款 App——魔法分享。
在 Google Play 中,这款应用的介绍是这样的:
在我们每天都使用的 App 和网站中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它们大部分都承载在 Web 中。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只是单单分享一个 🔗Web 链接,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向别人说明我们在分享什么内容。于是我制作了这个 App,让你能轻松地从 Web Link 中获取标题、描述和图片,以分享给朋友。
同样是以一条 Twiiter 动态为例,通过魔法分享 App 生成的分享图如下,除了附带动态的原始链接,还提供了二维码,方便你打开内容的原始链接,可以说很有国内特色了。
魔法分享 Google Play 下载链接: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net.atlassc.shinchven.sharemoments
无法打开 Google Play 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查看另外的下载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用过「企查查」,一款用来了解不知名公司基础信息的工具,而爱企查也是百度推出的类似工具。
在使用这类工具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基础信息,比如创始人、投资关系,但对于一些我们更为关注的重要信息,譬如企业的风险信息,印象中企查查直是需要付费才能查看,而爱企查则是限制了每天查看的企业数量。
企查查的会员费也不便宜,为了一个不是很高频的需求而去开通会员,实在是没这个必要。
前几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群友分享了「免费领取爱企查会员」的链接🔗,最多可免费领取 3 年会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在公众号「效率工具指南」后台回复「爱企查」三个字,免费领取会员。
前几天还在吐槽微信占用手机太多内存了,昨天就在 Twitter 上看到一个将聊天记录导出为网页 HTML 格式的方法:
在项目的 GitHub README 文档中,作者说明了导出的流程:
完成上面两步之后,就需要用到代码啦:
cd silk/silk && make && cd ../../
进入代码文件夹。npm install
安装相关的文件。运行这一步之前,请先确保你的电脑安装了 Node.js
,安装了 Node.js
之后,才可以使用 npm 命令。 node index.js path_to/Documents/{uid} output_dir
,这里的 path_to/Documents
要更换为第 2 步导出的 Documents 文件所在的路径,uid 则是 g3c3814a370neh4dr69uf9f889f6ea7a
。
按照这个操作导出的 HTML 格式的聊天记录,在浏览器中打开的预览图如下:
目前支持导出文本、语音、图片、视频和系统消息,后续可能会支持导出 Emoji 和链接。
wechat-export GitHub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luin/wechat-export
说实话,这个将聊天记录导出为 HTML 的方法,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麻烦的,不适合大多数人。
我还是期待传说中的「微信付费云存储」早日上线吧。。。不想折腾了,或者是换新手机更快。。。
以上,希望有帮助。
]]>Hello 大家好,我是安哥。
去年用腾讯云搭建了一个可在国内正常访问的博客,时间一晃而过,租用一年的服务器就快到期了,由于去年我是腾讯云的新用户,可以不到 100 块的价格租到为期一年的服务器。
但从新客户变成老客户,如果想要继续租用服务器的话,并没有任何续费优惠,反而是之后每年的价格都变高了,有点像是其他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感觉。
以我现在租用的一台服务器为例,续费一年的价格是 692 元,一次性续费至少 3 年,才有所谓的 5 折折扣,总价为 1251 元,均摊下来一年也要 417 元。
想着每年没写多少篇博客,也没多少人看,在这上面也赚不到钱,每年却要支出一笔费用,这让我有点犹豫要不要续费下去。
基于此,我又重新寻找简单、不需要过多折腾、最好还能是免费的建立个人博客的方法,正好这两天看到一个基于 GitHub 的 Issues 功能来写博客的开源项目。
gitblog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yihong0618/gitblog
对比我目前正在用的部署在腾讯云的 Hexo 博客,使用 GitHub 自带的 Issues 来写博客,我目前能感知到的优点有:
除了这 4 个优点,这个开源博客项目的作者 @yihong 还提到了另外一些使用 GitHub 仓库来写博客的优点:
看完使用这个方法来搭建博客的好处,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搭建的整个过程:
点击项目首页的绿色按钮 Code,在弹出的面板中,选择 Download ZIP,以压缩包的形式下载整个项目文件。
下载解压得到的文件,对解压得到的文件进行修改。BACKUP 文件夹存放的是项目作者之前发布的博客的备份文件,你可以将这个文件夹删除。
打开 .github
文件夹,里面有一个 workflows 子文件夹,继续打开,可以看到一个名为 generate_readme.yml
的文件,在记事本或代码编辑器中打开这个文件。
这里我使用代码编辑器 VS Code 打开这个文件,需要修改两个地方,一个是 branches 的值,将其由原来的 master 更改为 main。
另一个是分别将下面的 GITHUB_NAME 和 GITHUB_EMAIL 替换成自己的 GitHub 账号的 ID 和邮箱。
还没有 GitHub 账号的朋友,请出门右转先注册一个 GitHub 账号:
修改好上面两处地方之后,记得在关闭文件之前保存一下文件。
回到浏览器中的 GitHub 个人主页,点击右上角的加号,选择 New repository 创建一个新的仓库。
为你的新仓库起一个名字,名字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英文与数字的组成,暂不支持中文仓库名。
接着勾选下方的 Choose a license,从内置的许可证中选择一个协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别人写好的代码,因此这里最好使用与原来相同的 MIT 开源协议。
最后点击底部的绿色按钮 Create repository,完成新仓库的创建。
在新仓库中,点击右上角的 Add file,选择 Upload files,将之前下载到本地的文件上传到仓库中。
上传本地文件,和平常上传文件到其他网站是一样的,这里需要上传的文件有 main.py
和 requirements.txt
。
本地的文件夹 .github
中有一个名为 generate_readme.yml
的文件,由于 GitHub 网页版不支持直接上传文件夹,我们要使用另外一个选项 Create new file。
在左上角的文件名输入 .github/
才能创建一个文件夹路径,按照本地的文件夹路径,后面继续输入 workflows/generate_readme.yml
。
最终得到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如下图,接着将本地的 generate_readme.yml
文件的内容复制到下方的编辑窗口中。
复制过来之后,滑动到页面底部的绿色按钮 Commit new file,点击确认创建文件。
为了让我们前面创建的 generate_readme.yml
可以顺利运行,我们还需要获取一个 Token 参数,并将其配置到仓库的 Secrets 中。
在浏览器打开网页 https://github.com/settings/tokens ,点击右上角的 Generate new token。
Note 这里需要我们为即将生成的 Token 添加一个备注信息,你可以随意填,也可以填入一点比较有意义的信息,譬如下图的 blog_token。
接着下方还要开启权限,为了避免后面程序运行时出错,这里建议勾选所有复选框,最后点击底部的绿色按钮 Generate token,生成一个 Token。
生成的 Token 是一长串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我们不需要记住它,只需要点击 Token 右侧的复制按钮,将其复制到剪贴板。
接着回到我们前面创建的博客仓库,点击 Settings >> Secrets >> New repository secret。
这里需要填入两个值,Name 填入 G_T,这个值是固定的,它与之前的 generate_readme.yml
文件中定义的变量名有关,变量名没有改变的话,值就是这一个。
下方的 Value 就填入刚刚我们复制到剪贴板的 Token 值,最后点击下方的 Add secret 即可。
完成上面的操作,就可以说是完成了写博客之前的所有配置,点击仓库顶部的 Issues 选项卡,接着点击右侧的 New issue。
在打开的新页面中,可以看两个文本框,一个是用来添加博客文章标题的 Title 区域,一个用来输入或粘贴内容的编辑区,Issues 这种设计也很符合我们平时写文章的习惯。
编辑好之后,点击右下角的 Submit new issue,就完成了文章的发布。
对于已发布的文章,如果想在发布后进行修改,可以点击右侧的 … 按钮,选择 Edit 切换到编辑模式,编辑没有次数和字符数的限制,不像已经诞生 9 年的公众号,每篇文章最多只能修改 20 个字。
由于项目的作者用到了 GitHub 的另外一个功能——GitHub Actions,这是一个自动化操作,当我们创建或修改 Issues 中的文章时,它都会运行一次写好的程序,在仓库的首页生成或更新 README 文件。
这里就体现为,它会在下方的「最近更新」自动生成我们最近更新的文章列表,方便访问我们博客仓库的人第一时间看到。
因为我这个是今天刚建的博客,看起来还不够壮观,这里放一下项目的原作者 @yihong 创建已久的博客,这或许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记录📝的意义: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
看完文章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击底部的「点赞/在看」鼓励一下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