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 Linux Pilot,原文章連結按此。
Windows 感染病毒早已經見怪不怪,可幸的是 PC 感染病毒頂多是個人資料被竊,不會令電腦爆炸造成傷亡。但如果是重要基建設施受感染,就是另一回事了。
較早前 Kaspersky Lab 首席執行長 Eugene Kaspersky 在一次訪問中,就披露國際太空站 (ISS) 曾經感染病毒,管理 ISS 的 United Space Alliance (USA) 最後在 2013 年 5 月,決定將 ISS 上全部的系統都更換為 Linux。國際太空站感染病毒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恐怖份子既然可以讓飛機撞向摩天大樓,要令 ISS 偏離航道甚至墜落地球,也並非不可能(要精準命中目標非常困難)。數年前出現的病毒 Stuxnet,就是最好的示範。德國保安專家發現,Stuxnet 從一開始就以破壞伊朗核設置離心機為目標而設計,並以 USB 隨身碟作為感染途徑,直到接觸到離心機前都不會顯示任何「病徵」,是一枚名乎其實的「數位定向炸彈」。德國專家一直指美國政府是 Stuxnet 的幕後黑手,但美國一直拒絕承認。
這次的 ISS 中毒事件中,USB 隨身碟同樣是病毒的載體,自然觸動美國政府的神經。事件起因是一名俄羅斯太空人持有的 USB 隨身碟有毒,令太空站內部的 Windows XP 電腦中毒。事實上在 2008 年也發生過同類事件,同樣是俄羅斯的太空人,把一台感染了 W32.Gammima.AG 的筆記本電腦帶進 ISS,快速地感染了多台電腦,令 ISS 明白到單是不讓電腦上網並非萬全之策。USA 痛定思痛,最後決定將 ISS 上全部的系統都更換為 Linux。
ISS 內部有一個為太空人提供服務的網路 OpsLAN,用戶就只有 6 個,因為在 ISS 體制中,長駐的太空人只有 6 名。但網路內部卻有十多台電腦,作為桌面電腦使用時,其功能包括查詢設備和物料的庫存量、科學實驗的流程控制、遙控拍攝地球的鏡頭、和查看 ISS 目前的位置等等。這些軟體原本以在 32 位元的 Windows 電腦上執行為前提而設計,現在將會改寫為在 Linux 上執行。為加快日常作業效率,Linux 基金會為太空人提供了最基本的 Linux 訓練,包括 Red Hat、CentOS 和 Debian 的操作方法,現時 ISS 內部有一定數量的電腦已經使用了 Red Hat 和 CentOS,今後將主力部署 Debian 6 作為桌面使用。
USA 的負責人 Keith Chuvala 表示,系統安全是選用 Linux 的主要考慮,但另一個採用 Linux 的主因是系統的穩定性,畢竟 ISS 位於地球的 400 公里上空,身在地面的技術人員難以為他們提供實地的支援。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下一步計畫是積極研發人型機械人,代替太空人在 ISS 長期工作,包括進行最危險的 ISS 外部維修任務。這個名為 Robonaut 2 的機械人,同樣以 Linux 為作業系統,上半身的組件已經在 2011 年太空梭的最後任務中送上 ISS,只欠缺電池和腳部便可以開始裝配。完成後的首個任務,將會是測試人類和機械人能否在無重力狀態下合作無間地作業。太空上只有「人」的時代,很快就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