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士研究生学术造假被取消学位

        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布的一则消息曾引来广泛关注。该消息声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黄姓女博士,发表在化学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因此决定撤销这名女博士的博士学位。

        在此之前,这位女博士生的导师——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院士在2007年3月就此事件向同事写的一封情况通报信,就曾引起学术共同体的巨大关注。

        林国强院士在信中称,这位黄姓女生在博士论文阶段的工作之一是进行苯酞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她“实现”了原希望的研究设想,并将其中催化部分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2006年,这位黄博士毕业后去了德国做博士后研究,她的苯酞研究课题就交由小组另一位姓冯的研究生继续。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从2006年9月开始,冯在做实验时始终无法做出黄那样的数据。 林国强院士说,黄的论文数据显示产率最高可达99%,但冯以黄原来的工作为标准的模板反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产率都仅在30%~50%之间。冯在无奈之下只好与身在德国的黄多次用E—mail联系,讨教如何操作实验。黄回信表示实验操作应该没有问题,她相信问题可能出在一瓶试剂上,“但遗憾的是,那瓶试剂已经被完全用光了,连瓶子都已不知去向了”。林院士此时已经预感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他认为事关重大,无论是何原因都应该弄明白,于是,他联系黄,请她趁圣诞节放假之际,回研究所重做实验,并表示会为其报销国际旅费。经过反复交涉,黄同意回国。她重复了自己的工作,但其实验结果却与冯的结果相差不多。此后,黄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推托、回避的态度,并且表示,“不要再找我,要怎样处理,你们看着办吧,我是不会再回头了”。  林院士说,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召开了两次研究小组组内会议,结果,在第二次组会上,组内讨论的结果均认为黄论文中有关实验数据是造假无疑。 鉴于此,林院士两次给《美国化学会志》主编去信,先是报告情况,然后请求撤销论文。与此同时,有机所学位委员会也成立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并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国务院学位办等部门,并最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撤销黄的博士学位的处理。

        “她的造假,不仅是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我和小组的良好声誉”,林院士在公开信中说,“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