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  繁體中文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News

教科書平價化運動,也是大學自我行銷的機會

◎ 本篇文章傳達作者意見,不代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立場,回覆意見請見部落格原文網址,採用 CC-BY-SA 授權

加州參議員 Darrell Steinberg 推動 open source 大學教科書,希望幫每位大學生每年省下大約一千美元的書籍費用,減輕大學教育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負擔。這項方案得到許多教授和學生共同支持。在臺灣,大學校長是否願意請教授們撥一點生產力幫學生減輕教科書費用的負擔,順便行銷學校?

事實上,幾年前我還在教技術課程時,就發現網路上有太多講義可以下載了,尤其是科學與技術類的熱門學科。以學科名稱(例如 calculus 或 algorithm)加上 (lecture) notes 為關鍵字做搜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許多教授分享的教學講義,也經常會逛到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之類專門搜集開放分享教學資源的網站。

在臺灣,其實我們的教育生態很適合推動這件事。先看看這幾年臺灣教授們的生產力(被迫拿來)對社會產生了哪些「貢獻」:

  1. 透過寫論文,把自己的智慧免費送給期刊作為他們的財產,然後讓期刊回過頭來向大學收取高額費用。
  2. 透過鼓吹和強迫學生考證照,免費幫軟體廠商強迫行銷新產品,幫 BSA 製造盜版原料
  3. 透過申請專利,製造更多「傷害擴散的創新」──把專利束之高閣,不能將自己的發明商品化、實用化。而經過「生醫所長專利」跟「宇昌案」兩事件之後,科學家們還要當心被指控涉及不法。
  4. 透過填寫各種表格,向工廠生產線看齊,實踐扼殺創意的教學品保

教授從事這些活動並沒有賺入額外的錢,單單來自教育部和大學的政策已經給教授很大的壓力。更何況寫教科書的版稅本來就微薄(美國教授感嘆:「錢都被二手書生態系跟書店賺走了。」),那麼為什麼不乾脆把「撰寫 CC 授權的教科書」也列入大學教授的績效呢?如果大學一定要追求頂尖卓越,如果前面所列舉的傷害社會的事情不可能從頂尖卓越的績效指標當中移除,那麼至少可以把「創作、分享、嘉惠經濟弱勢學子」加進去當做另外一項績效指標吧?

在瑞典,繼盜版黨之後,又有一位 19 歲的哲學系大學生成功地註冊了「拷貝教」,這個宗教認為分享知識是神聖的行為。在美國,學生們發起「給我平價教科書!」連署,和「教科書革命」校園巡迴。在臺灣,誰會發起「教科書平價化」的運動呢?會是願意為了學弟妹出面、願意「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大學生與家長嗎?會是總統或教育部長嗎?(可嘆的是,政治人物比較願意協助美國老大哥對師生進行「智慧財產權洗腦」

又或者會是「具備遠見與智慧、擁有學術道德與勇氣」的大學校長呢?技專校長呼籲開放自訂評鑑指標,高教評鑑中心也宣布系所可以自訂評鑑指標。校長們大可以帶頭修改學校法規,給教授們「創作分享中文教科書」的動機;大可以鼓勵那些決定採用英文教科書的教授們,將 CC授權分享的網路講義納入考量;大可以在公開場合及媒體上發表支持教科書平價化的論述。「本校教授關心教學與學生權益,積極撰寫平價教科書」不就為校園增加了一項吸引學生的誘因嗎?這不是比撥款提供獎學金給極少數學生更有意義、更具有全面性的吸引力嗎?這不是比「賀!本校榮獲教育部補助云云」的紅布條跟跑馬燈更能讓學生熱切地在臉書上幫學校宣傳行銷嗎?如果單單一位「資訊人權貴」的部落格就可以創造每個月數千人次的流量,那麼一整所大學許多教授藉由上網分享 CC 授權的教科書著作,又可以為大學帶來多少網路流量、提升多少網路排名呢?(當然,有些技術細節要注意,例如為什麼 TED 演講都不超過 18 分鐘,甚至有許多短於 8 分鐘的場次?)

善用網路力量、善用校長職權的影響力,用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這不就是由校長親身示範「獨立思考與創新、專業知能、道德思辨與實踐、履行公民責任、人文關懷、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國際視野」嗎?在臺大淪為口號的「十大素養」,有沒有機會在其他大學校長的手中實現呢?這個年代有許多「馮諼」教授,但是有沒有懂得放手讓馮諼幫他買「義」的「孟嘗君校長」呢?或者,貴校的校長與教授在宣傳「尊重智財權、勿印教科書」的時候,竟然沒有學生提醒他們「教科書平價化」的呼聲與趨勢?




OSSF Newsletter : 第 190 期 開放源碼的安全演算法工具︰OpenSSL(1) - 基礎操作與雜湊演算法
Tags: 教科書,   創用CC授權,   平價化,   開放內容,   open content,  
Category: FOS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