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原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本網站由 Denny Huang 備份封存。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自由專欄

自由專欄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連續討論了六期親和力相關議題,並且實際說明了許多用來增進親和力的網頁標記。現在,該是讓我們來面對另一個兩難的時候了。

回來香港,近來寄了好幾封求職信,信中少不了包括自己的履歷表。履歷表中又少不了要列出自己讀過什麼書、做過什麼的工作、又有什麼的才能。回來香港,也跟不少的朋友見面,大家分享這幾年發生在大家身上的大小故事,又重提當年的種種舊事。

接連幾期我都在講述跟語言有關的親和力議題,從自然語言的處理到多語環境,本期仍然要來探討這方面的議題。

上一期我們談論了自然語言的親和力議題,但是這個議題還沒有結束;對於網頁這種媒體來說,經常會出現許多語言同時呈現在同一個網頁上的情況,這時如果能夠多花點心思來處理,就有機會幫助讀者掌握這些語言或語境間的切換。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經過五篇的內容簡介,今次我會作總結評論和討論一些引申的問題。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上三期為這本書的首兩個部分作了簡介,今期會討論書的第三部分。這個部分的四篇文章分別介紹歐盟、印度、中國和巴西在開放源碼方面發展的情況。

「自然語言」這個說法,是相對於「人造語言」(例如電腦程式語言)的稱呼,簡單來說也就是一般人日常溝通所會使用的語言。人造語言通常有著(由少數人)自創的詞彙,以及嚴格、絲毫不通融的文法,再加上受限的表意範圍,所以對普羅大眾來說,往往會是不容易上手、但也不難完全掌握的語言類別。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上兩期為這本書作了簡介,本期會介紹書的第二部分。這個部分的文章討論各種開放源碼的商業營運模式和軟體市場商品化的趨勢。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上期為這本書作了一個很基本的介紹,內容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討論跟開放源碼直接有關的課題、第二個部分闡述各種開放源碼的商業營運模式和軟體市場商品化的趨勢、第三個部分介紹各國在開放源碼方面發展的情況、第四個部分談論網路協同作業理論和例子。上期又簡單地介紹了 "Open Source" 一詞的歷史,指出 "Open Source"一詞是為了在商業市場中推銷自由軟體這個概念而創作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看看 open sources 2.0 一書如何推銷開放源碼。

我們在前幾期中,一次又一次地試著釐清「網頁親和力」究竟為何;每一次我們除了對親和力添增一份瞭解外,也連帶地對周遭有關的事情多一份掌握。也因此,我們將逐步邁入更讓人容易忽略、卻更為關鍵之地。因此在這一期當中,所要探討的是更為抽象的非技術性因素。
OrzLab 是什麼?即便參考其全名 "Open RazzmatazZ Laboratory" 也很難令人聯想到這樣的實驗室到底是為了什麼目標成立。身處於台灣,每年都可看到為數可觀的電子產品出貨,這絕對是台灣的驕傲,同時在質與量都有傲人的表現,然而,當自己實地參與 PDA、SmartPhone、數位電視、Wireless router,及儀控系統的設計後,才發現不少工程成本是耗費於那些重複的工作中,又因為缺乏產品特色,就陷入惡質的成本價格戰中,原本產品的特色與創意早已不知去處,更慘的是工程人員終日處理無趣的技術問題中度過,逐漸喪失熱情與創意,這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機制 ETC 爭議不斷,我們認為最大的癥結點在於政府未將此一機制切割成兩部分思考:裝置在收費站的收費器,與裝置在車上的 OBU。這兩部分相對獨立,應該透過開放透明的通訊協定交換資料,而不是從上游到下游由同一家廠商包辦。
前一期我們談到了網頁內容親和力方針,並且簡要說明了親和力與可用性的異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談談更容易被混淆的性質:網頁無障礙與網頁內容親和力間的關係。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用幾期的篇幅來研究跟網頁親和力有關的一些事情;本期首先就要來談談有哪些指導方針與網頁親和力有關,以及他們各自著重於網頁親和力的那個部分。


一般高科技公司的運作模式,就是僱用天下之英才為公司開發最尖端的產品,然後靠著控制這些發明的知識產權來獲得豐厚的利潤。將發明的內容申請專利或保密,好像是最有效的營商模式。不過如果大家去 CollabNet,一間專門幫助客戶搞開放內部源碼的公司的網站 (1) 看看,就會發現有不少大企業不只沒有把內部的軟體保密,反而公諸於世。就是連微軟也搞了個類似 SourceForge 的站 (2) 來開放源碼。開放公司內部的機密,究竟所為何事?另一方面,公司使用自由軟體,可以減省成本,又可以避免讓軟體供應牽著鼻子走 (lock-in),實在很妙。但是用不著連自己寫的軟體都拿出來開碼。公開了,那又靠什麼來賺取收入呢?大家如果有時間,讀一下 Goldman 和 Gabriel 寫的 Innovation Happens Elsewhere: Open Source as Business Strategy (3),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 書名:Produc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 How to Run a Successful Free Software Project

◎ 作者:Karl Fogel
◎ 出版社與出版日期:O'Reilly Media, October 2005

上一期電子報中介紹了 Goldman 和 Gabriel 寫的 Innovation Happens Elsewhere,這本書由一個商業管理的角度來討論開放公司內部源碼的策略。但是如果大家想在技術層面對開發開源軟體有多點認識,建議可以翻翻這次所 推薦的 Produc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一般高科技公司的運作模式,就是僱用天下之英才為公司開發最尖端的產品,然後靠著控制這些發明的知識產權來獲得豐厚的利潤。將發明的內容申請專利或保密,好像是最有效的營商模式。不過如果大家去 CollabNet,一間專門幫助客戶搞開放內部源碼的公司的網站 看看,就會發現有不少大企業不只沒有把內部的軟體保密,反而公諸於世。就是連微軟也搞了個類似 SourceForge 的站 來開放源碼。開放公司內部的機密,究竟所為何事?另一方面,公司使用自由軟體,可以減省成本,又可以避免讓軟體供應牽著鼻子走 (lock-in),實在很妙。但是用不著連自己寫的軟體都拿出來開碼。公開了,那又靠什麼來賺取收入呢?大家如果有時間,讀一下 Goldman 和 Gabriel 寫的 Innovation Happens Elsewhere: Open Source as Business Strategy,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電腦上的漢字處理一直有著嚴重的缺字問題,這 個問題看似與你我無關,卻也讓生活平添不少困擾。幾年前常見的游錫方方土、陶吉吉,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可能有人會說不要取這個名字就好啦。那就是說這個 人該死嗎?筆者過去服務過的公司名字裡剛好就有「人弟」這一個字,我可不敢說公司該死呢, 在網路上跟他人介紹我們公司實在很痛苦,因為電腦裡面沒有!這個字還是小件的呢,更不要說許多更艱深的古字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地名、人名、古籍上的字都缺 了。

為什麼會說有新字問題呢?化學元素表已經固定了嗎?其實非也,這幾年又發現了新元素,照例得造新字了。為什麼要造新字?漢字的本質,是一種形意文字,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在單一方塊內呈獻精確、有條理、結構化的意涵,使可望形生意,在大腦一接收到視覺的信號就馬上聯結成意念達成理解,跟聲音無關(表音文字的話,看到字,先取得視覺信號,還要聯結到過去的聽覺信號記憶,才能聯結成意念,慢了一點),所以古代即使差異甚大的語族之間,仍可進行精確的書信溝通,書同文偉大的貢獻是也,比起拼音文字上有著很高的表意效率。然而文明科技是不斷往前走的,隨著時代發展,描述新事物的字各個朝代因應當代的文化、科技進展,不斷創新字,例如說,在商朝時,「文」初指花「文」、裝飾、線條、裝扮、色彩交錯等等,但是到了後來的朝代,文化開展,事物越來越複雜,所以新創了「紋」字表示實體肉眼可看到的規律,例如說花紋、獸紋、條紋等,「文」改用在描述抽像的規律,例如說文字、文章、人文(人類活動的規律)、水文等等;凹、凸是在唐朝時才被發明(可不是所有漢字都是遠古時代倉頡一個人完成,然後頒行萬世的);清朝時,內憂外患,痛恨洋人,所以有了「犬英」、「犬美」等字,近代的科技發展了,發明了像化學元素的鈽、銪、醇、氚等百餘字以及浬、吋、呎等字表新式度量衡。

更多文章...

第 11 頁, 共 13 頁

11